被太多选择追的喘不过气?看看怎么SURVIVE!

——现在办公室一族谁还能有午后悠闲做个面包的闲暇呢!还有人像古代的吟游诗人一样去游历吗,穿的不拘一格一点无所事事会被说成是流浪汉吧!
一,“穿什么”引发的联想
晚上站在衣橱面前,缓慢地想着明天该穿什么比较好。继而又联想到接下来的夏天,需要购置什么上衣,裤子,怎么搭配合适。呆了半天,却没有呆出个所以然。其实我平时工作日很少去为穿着所烦恼,因为多数时候,套上个T-Shirt,翻出条牛仔裤,双肩包往背后一甩,就匆忙奔出门去,赶一早的地铁,省事更省时间。等到有机会闲下来,便又不由自主地费脑筋该怎么去捯饬的让自己看起来更赏心悦目一些。Anyway,回到眼下情景,衣服尚待整理,明天的穿着不出意外地因为没有进展而草草了事。关上柜子,还没从穿什么的纠结中缓过神来,又突然陷入每天怎么需要做这么多选择的感叹中。
下意识地,大脑里闪过日常一天的各种选项:
- 吃什么。早饭中饭晚饭加一起至少要花掉20分钟才能最后决定吃什么,还要纠结于要不要在办公室喝杯咖啡/奶茶,随即打开网页查看一杯焦糖咖啡或奶茶的热量,需要几次运动才能消耗掉。外卖APP开了又关关了又开,纠结的同时附近的其它美食已经被我偷看了很多次。
- 买什么。包括但不限于:家庭用纸——要没有荧光剂添加的;牙膏——要有美白功能的;洗发水——要能够去油效果可以让长发的我做到至少两天不洗头的;家庭小电器——从外观到实用性要家人都满意的;手机/电脑程序——要年费不超过预算的;音乐/视频会员——要可以单月起充的;调料——中式西式做出来的菜式要色香味都有还要兼顾健康的;衣服——要质量好款式佳还不贵的,and so more that the list could go on and on。
- 学什么。电脑收藏夹里的各个网站,家里如山倒的各类书,报名参加的培训。不过像健身房这种交了钱万年也不一定会去一次的地方每次想起来只会增加内疚感。
- 看什么。关注了很多电影,剧集,演讲,想看但没时间看,越堆越多,难以抉择。
- 做什么。大计划小计划,计划里要做的事情12345ABCDE。哪件先做呢,每天伤脑壳。
同时,还要ambidextrous地处理各种工作,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天呐,人在这些艰难选择中是怎么存活下来的!我已经成功地让自己被这些貌似不可能完成的日常琐碎任务给击倒了!
你可能会说,又不是每天都会做这些决定。像日常用品,一次买个够不就行了。吃饭凑合凑合要求别那么高不就行了。话虽如此,每次打开手机,源源不断的信息流瞬间就占据了碎片般的注意力。购物类和分享类的APP让你买了这个觉得还应该搭配那个:当你买了一包意大利面,你觉得还应该要一瓶蕃茄酱,买了番茄酱之后,听说还有番茄膏,好吧,来尝试一下;同时你看到美食网上有推荐标题类似于“意大利厨师教你做正宗Spagetti”的分享,提到还需要帕尔马干酪,更美味的话最好还有点白葡萄酒,你又赶紧一个不落的去搜索,加入购物车。做个意大利面,查查这个,看看那个,最后耗费掉你整个上午也说不定——典型的狄德罗效应(又称配套效应)。1998年美国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出版了《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二十年后的今天,这个书名的定语或许也适合我们中国人。
有一段时间我很迷唐顿庄园。英式贵族的生活绝大多数时候真是令人向往:无非就是喝喝茶,骑骑马,聊聊天,女士们最大的纠结就是能否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绅士共度余生。吃早饭只需要摇摇铃铛,楼下就会有人闻声而动,送来精心准备的茶点,不用纠结需要自己做出选择。这样的生活除了慢还是慢,没有那么多选择,也不必费那么多神。英国的庄园主可能一辈子经营一个产业,等着按时收租就行。放在现在,不知道手机里如果装着各种社交软件的大表哥还会不会那么痴情,闷闷不乐的二小姐还会不会等待因为战争分离而音讯全无的恋人。
唐顿庄园满足了我对欧洲贵族生活的好奇心
就算是平民,好像也有很多让人羡慕的放空的机会。约翰尼斯·弗美尔的画里,那些穿着蓝色裙子的女人,在阳光灿烂的午后,不管是窗前写信,倒牛奶,或者阅读,都感觉那么的温馨,舒适,宁静,质朴中有一种超越尘世的意味。简单的衣服款式,没有过多的修饰,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让人无限向往厨间,画室,小街的明媚与悠闲。这是在17世纪的欧洲。
约翰尼斯·弗美尔作品
以前读过世界经济史,原始社会的人类一开始依靠狩猎和采集(hunting & gathering),与恶劣的自然条件作斗争,能够活下来的人就已经是幸运儿。等到人的活动范围扩大,为了更好的土地和更多的资源四处迁徙,直到找到合适的地方定居开始从事农业。资源的分配推动封建社会的形成,领主们占据着各自的堡垒,凭借武力庇护着领地范围的臣民,也享受臣民带来的进贡。人类靠着集体智慧走到今天的进步社会很不容易。经济学教授讲到封建时期的时候,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今天的人生活幸福还是封建时代的人生活幸福。
这个问题得分两个方面来理解:如果从物质上来看,当然还是现代人。法国的路易十四是太阳王,生活的奢华让人咂舌,可是三百多年前的路易十四出行只能靠马车,做不到今天的一日千里来去自由;凡尔赛宫虽大,但是住起来也很尴尬。比如取暖问题,冬天屋子里太冷,想要装个火炉,结果烟囱排烟不畅,把家具全熏黑。而由于排水设施设计缺陷、维修不到位,厕所不及时等问题,凡尔赛宫空气中常常弥漫臭味。没有足够的洗衣、晾衣场所,国王的衬衣和内衣甚至一度在大马厩的饮水槽里清洗。
当今的科技便利生活的应用比比皆是,在过去即便对于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也是根本无法想象和享受。但!是!从精神上来说就不一定。路易十四时期从王室到平民可以常常歌舞,常常发呆,不用面对太多选择。现在办公室一族谁还能有午后悠闲做个面包的闲暇呢!还有人像古代的吟游诗人一样去游历吗,穿的不拘一格一点无所事事会被说成是流浪汉吧!
责怪社会发展太快?Information Overload(信息超载)早就不是一个新鲜词。每个人都在主动和被动地被信息包裹着向前。要养家糊口,要实现目标,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要掌握五花八门的技能去推销自己的产品/学识/看法。世界变得越来越清晰,谷歌地图可以放大你感兴趣的任何角落;我们过去能看清楚的身边的人和世界,却变得越来越模糊。时间好像永远不够用,总是担心自己承担地还不够多,速度不够快,害怕失去一切可能的机会。
二,怎么办
但是这样的overload让我们遭遇到不便言说的压力,不适应,甚至是精神紧张。要想将生活化繁为简,轻松上阵,我理了下思路,觉得最近的心态加上操作或许可以帮到你:
- 关注对自己最重要的事。看到别人买买买你也买买买,看到别人健身自己也忍不住报名,看到别人学习课程也想加入。现代营销善于抓住人们的痛点,诱惑着大家做出消费的选择。为了避免随波逐流,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人生的目标是什么,达到目标需要哪些具体的准备,那你就往那个方向坚持不懈去努力。任何事情当你坚持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都能够看到成效,而且那个时候想要放弃的概率远远小于仅仅浅尝辄止就放弃的概率。理清主次,每天的生活就能更加轻松掌控。
2. 不追求完美主义。我是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就拿简单的打游戏来说,如果在开始第一关之后失去一个生命(游戏里的命不止一条),我就会重新开始,而不是继续往前。我会下意识觉得,要那种一个人都不死一路升级打怪才是完美的,才是炫酷的。所以我打游戏经常都只停留在前面的关卡上,而不能往下进行。那么,当花费很多的时间在追求完美上,也就不能去体会后面的风景和好玩之处了。所以后来,我就摈弃完美主义,试着边做边改进。如果写文章,先写下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就会变成几个单词,几行字,继而变成几页纸,几十页纸,甚至是一本书。只要能够开始,灵感就会源源不断。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大文豪海明威说的。
3. 不要一成不变。在变化这么快的世界自己想保持一成不变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学会灵活处理。比如明明计划好要完成什么任务,因为其它事情耽误了,就半途而废,先前做过的努力相当于就白做了,非常可惜。事情的发展不会总如你所愿,所以见缝插针行动很重要。比如没有大段时间健身,我就白天工作的时候时不时起来找个没人的地方扭扭腰踢踢腿做点扩胸运动,积少成多也能起到改善身材的效果。
4. 记住生活不是百米冲刺。记下的目标想要一次达成不太可能。不要被那些看起来毫不费力的成功人士误导,他们私下里有多努力你只是不知道而已。我很喜欢的网站博主Tim Urban分享准备TED演讲的过程。他图文并茂地提醒读者,那种最具有挑战性,需要花最长时间准备的演讲(写精心准备的讲稿,字斟句酌,然后可以达到一边流畅背诵讲稿一边做其它事的状态),带给你的收获也是最多的。而且,重要的是,这个漫长的看似不可能成功的准备和实现过程能够帮助你克服恐惧,自信也是这么建立起来的。
5. 精简工具。以前我的各种笔记本,记事APP准备了很多。资料,心得常常是东一笔西一笔,到处分散,想查找的时候又找不到。后来就干脆什么东西都记在手机自带的备忘录上,效果反而很好。因为备忘录打开很快不说,没有花里胡哨的界面和广告,只需要在有想法的时候轻松记上一笔就行。
6. 寻求帮助。得到有相关经验的人的反馈和支持能够帮助你消除困惑,进一步提高理解和学习能力。不要担心被拒绝,只要礼貌,谦逊和真诚,很多人都会愿意帮助你的。
7. 保持乐观,善良和上进心,寻找积极影响。再也没有什么比一颗坚强且善良,好奇且热情的心更可贵的了。这个世界可能有很多的不完美,我们的生活可能总有一个时刻会一地鸡毛。在黯淡的时刻,想想那些让人温暖的人和事,然后,擦擦眼泪或者鼻涕,告诉自己,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What do you think?
Show comments / Leave a comment